《白鹿原》读后感

之前在树莓派上用Python的邮件发送模块配合crontab定时任务,每星期自动推送由Sync从kindlefere同步来的每周一书到kindle(如果您对此有需求,可以联系我将您的设备加入推送)

一开始非常艰难,但是我还是做到了,于是我就读了万卷书,走向人生巅峰。

当然这是不可能的,现实非常残酷,kindle的推送文件夹已经堆积如山。其实一开始我还是有一个大胆的想法,我觉得我可以一天读一本书。

不巧遇到了《冰与火之歌》,我怕我会因连续阅读7天7夜而因高血压而英年早逝(5月16号体检高压150)。

还是现实些吧,大致上觉得自己可以每天读kindle上200页的数量,或者就抽闲时读读。于是就有了读《白鹿原》的经历。

其实我在之前和之间还在读《巨人的陨落》、《冰与火之歌》和奥勒留的《沉思录》,加之之前读过的,对我的想法产生很大影响的《人类简史》和《未来简史》以及一本牛津通识读本系列《人生的意义》,甚至还有更早的《浮生取义》(这本是这星期每周一书的书籍,感觉有再看一遍的价值)。这些作品的观点、写作手法交织在一起,在我阅读《白鹿原》的时候或提供了横向的比较,或是纵向的延伸。

先言总体感觉吧。《白鹿原》是相当不错的小说,在近代中国巨变的历史背景下,白鹿原上形形色色的人物,面对天灾人祸的不同经历、情感与选择,和他们的人生轨迹。语言平实,这是优点也是缺点,没有《冰火》的跌宕起伏,更多的是乡村气息。

《白鹿原》中有出现过很多次神秘现象的描写,鬼神虽然不在人的生活中起到很大作用,但作为推动故事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

以及出于我不太了解的因素,《白鹿原》给我的代入感并不如《冰火》一样强烈,情感感染力不够,倒添了很多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的苍凉感,而不是《冰火》与命运不同抗争的或悲怆或无奈的个体强烈的情感。或许这更应该说是两本书不同的特色。

读了《沉思录》的前一部分,结合之前《人生的意义》所揭露的“人生的意义为什么如此难以回答?或许人生的意义的真相太过于沉重,还是不知道的好”,乃至常年浸淫科幻小说对人是否有自主意识的各种探讨,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

人的生命,或许并不是在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时刻才迎来终点,而是一步一步迈向僵化。当我学会走路,我便再不会有新的走路姿势,当我学会说话,我便再也不会有新的语言习惯。我现在提出来的这些,可能会招致反驳,当然可以学习新的走路姿势,但这与我表达的意思来讲是没有意义的。我想表达的是,最后被认定死亡了的我,或许早已死亡,成为一个完全由记忆和习惯组成的反应器,早就不再有生命力。

当然这只是一个带有恶搞性质的想法,更想是通过夸大习惯与记忆的影响,提醒自己,是不是陷于往日安逸的习惯中度日。

扯的有远,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,正是源于这个想法,我觉得人与人的不同,很大的一方面可以归结于在面对不同选择所作出的选择之上。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很多选择,有些影响重大,有些微乎其微。是自己作出的选择,但后来也是这些选择成就了作选择的主体。沿着这一思路我饶有兴趣的思考《白鹿原》中塑造的各个人物的选择。

还要再说一句,或许这里“选择”其实往往是没有选择,就自己的一些经历来看,或许有些事情是看上去是可以选择的,但事实上对与作决定的特定个体来言,选择是不存在的。但又是什么造成了选择的僵化呢?是你和你之前的选择所塑造的你。感慨之余,再面临选择的时候好好考虑考虑,是不是自己限制了自己的选择。

就先言白嘉轩吧,这里我也就随性而言,不再翻书考证。书中数次有对白嘉轩的性格直接的评价,更多的是对他面对各种人生转折的处理,也即我所言的选择,对族风族规的重视,对家规的重视,腰杆挺直,甚至到不近人情,对祸福的超然。封建大家长之余还有一些道家超然物外的感觉。所以白嘉轩在面对大儿子白孝文与白蛾厮混、抽大麻的时候会毫不留情,按族规重罚,分家,生死无关,所以白嘉轩在面对天灾大旱瘟疫的时候

谈到了白孝义,这是一个给我很大警醒的人物。白孝文在遇到白蛾前作为组长的培养对象,有学识有担当。但新婚之后暴露了一个弱点,好色,索求无度,甚至脸色蜡黄,不顾奶奶的劝阻等等。在白嘉轩的威压下,回归到正常生活来。但这显然为之后其和白蛾纠缠在一起埋下伏笔。在旁人看来是栽了跟头,不知道最后白孝文后来会不会有所改观。我这里说的警醒,是我越发觉得,自己也有不可忽视的毛病,并不是好色(有待考证),事实上自己已经吃过很多亏,比如经典力学的挂科,非常伤士气的一件事情。客观原因是我记错了考试时间,很关键的背诵作业题没有完成,但主观原因就是一直拖延复习,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觉得自己以后复习的时候会好好学,复习的时候觉得自己考试前会好好学,就这样一直往后推,看上去是综合各个方面原因的意外,题目难,老师改的严,但实际上这样的事情早晚都会发生,还会在各个不同的事情上发生。

显然当时的我并不能想到这一层的经验教训,为此吃了多少亏或许我作为局中人不好说,但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成绩的不尽人意,包括感情的不顺利,我觉得多多少少都有这方面的因素。姥姥在今年过年的时候交代我“你以后要好好注意,这是毛病”,谨记于心。

知道原因是一回事,改正则又是另外一回事。最近大概能找到改正的方向,大概上就是从日常小事的提前考虑与提前准备做起,不拖延。另外就是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,他们是怎么做的,最简单的跟着他们一起做,我觉得慢慢或许就有所改观。甚至这篇文章也是在这样的原因下才能出炉。